41年前,杨裕旺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,从此走上了与山里娃打交道的漫长人生路。当时的他拿着微薄的薪水,生活过得清苦而有乐趣。冬去春来,年复一年,就这样他在大山里度过了大半辈子时光。山区的环境艰苦,条件简陋,他甘守着清贫寂寞,心中始终都放不下这里的孩子们。
去双明镇陶源村石城教学点,得绕过一段崎岖山路,穿过几间零散的泥土瓦房,一栋几十平方米的低矮瓦房就是这个教学点的全貌。
1957年7月,杨裕旺出生在玉山县偏远山区的双明陶源石城自然村。他说:“小时候,我就有当老师的梦想,等真正中专毕业之后,当老师的想法已经根深蒂固。我不求荣华富贵,我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,知道村里孩子读书有多难,回乡当老师是我自然而然的选择。”
当时师范类毕业生是个“香饽饽”,分个环境较好的小学轻而易举。然而,杨裕旺放弃了这样的条件和机会,毅然决定为山区家乡而从教,乡里人巴望着他回来,他默默地走上了家乡艰苦的工作岗位,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。
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山里,杨裕旺的家乡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。条件的改善,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离开穷山沟的人们也渐渐多起来,学生数量一年比一年递减。自2004年起,石城小学成为一人一校的教学点。而当时学校就有两名家住石城的教师,面对二选一的去或留问题,杨裕旺教师再次做出果断选择,放弃能顺其自然地离开山区的好机会,留在了这所交通极不便利、教学条件差的山区小学里。直至今日,杨裕旺还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承诺,没有离开这所山区小学。
面对这些山沟沟里的娃娃们,杨裕旺倍加爱护,他把学校当成家,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。2009年初,他患上了右腿坐骨神经症,行走十分困难,常常走不了一会就得歇一歇,但他从来没有因腿疾而请假休息过。2013 年2月,由于雨后山路崎岖打滑,杨裕旺在来学校的途中摔了一跤,导致右臂关节脱位和撕裂性骨折,医生建议他在家休息疗养一个月。可他心里放不下学生,坚持用左手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吃力地写字。此情此景,教室外的家长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杨裕旺不仅教学生知识,更成为他们生活上的“保姆”。一直以来,学生们都是自备午饭在学校用餐,而且都是前一天的冷饭菜。杨裕旺得知后,每天都要烧火为学生们热饭菜;有时学生忘带了,他就把自己的午饭给学生们吃。
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家都分散在离校较远的山沟沟里,上下学要走很长的山间小道,路途的安全就成了头等大事。“安全无价,责任重于泰山。”这是杨裕旺时常叮嘱自己和告诉孩子们的话。凡是学生上下学,杨裕旺他都坚持与学生结伴而行,而且制定了一整套的学生安全“路队法则”:“结伴上学、集队回家、队长监督、有序行走、自觉遵守、违者自罚。”对于个别偏远的学生护送方面,教师护送又成了另一条不成文的“法则”。
由于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,一到放假,校园周边就会长满众多杂草,威胁校舍周边环境及安全。每到这时,杨裕旺都要动手清除杂草,同时对校舍进行全面检修,确保开学安全和秩序。杨裕旺说:“不能小看学校的卫生状况,更不能小看学生的出行安全,这些都关系孩子们的身心健康,马虎不得!我宁愿自己苦点、累点,也要把这些工作做好。”
时光飞逝,杨裕旺如今年过半百,头发花白,回顾这些年的从教生涯,他一次次放弃外调的机会留在山区,把青春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,把毕生心血倾注在山区孩子的身上。“我不后悔,为了山里娃我甘守清贫寂寞,我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,继续坚守这片故土,努力为农村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发展点燃星火!”杨裕旺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