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玉山人才网小编给大家分享职场辞职给我们的启示的相关信息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!
在如今快速发展并且开放的社会中,越来越多的人不会在一个工作单位从一而终。不管是因为学习深造、另谋高就,还是与领导或同事不和、怀孕生子,甚至被炒鱿鱼,结果都是要面对辞职这一刻。而辞职的时候,有的人会感到痛苦、悲伤、不舍,有的人会充满愤怒和怨恨,为什么我们不能平静地面对辞职呢?
我们每个人一生中要面临无数次分离,出生时与母亲的身体分离、妈妈上班时不能跟妈妈在一起、完成学业离开学校、成年后离开父母的家、与曾经的恋人分手、疾病或意外让我们失去亲人等等,因此,分离是我们一生的课题。
辞职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分离体验。它同其他的分离体验一样,会影响我们的情绪,让我们感到焦虑。我们最初体验这种“分离焦虑”是在1岁左右,当我们依恋的妈妈突然不见了,我们会感到不安全,好像自己被抛弃了,担心妈妈不再回来,于是我们会发出焦虑的信号,哭喊大闹,呼唤妈妈赶快出现。这些行为成为缓解焦虑的有效办法,直到妈妈回来能安抚我们,分离焦虑才得到缓解。
随着妈妈离开次数的增多,我们慢慢习惯了分离焦虑,虽然还是会担心,但已经能够自我安抚,相信妈妈还会回来,但这并不代表分离焦虑消失了,这种害怕分离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终生。所以,对于辞职这种分离体验,像案例中的林朗在接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之后,不但没有春风得意,反而很伤心、不舍,这些都是分离时的正常的悲伤反应。
人人都有分离焦虑,但人们在辞职时情绪反应不尽相同,什么会影响到我们辞职时选择的行为方式和情绪呢?
我们应对分离焦虑的方式取决于小时候我们安全感建立的如何。如果在1岁之前我们的需求都能够很好的被满足,与主要照顾者也没有长时间的分离体验,便可能发展出安全型的依恋,那我们在面临分离的时候就可以正常地表达悲伤,并在重新寻求到安全感之后迅速恢复过来。相反,如果在1岁之前我们的需求没有很好的满足,或者与主要照顾者有长时间分离的体验,形成的是不安全的依恋,那么我们今后再去面对分离的时候可能会有过度悲伤的反应,或者表现得很冷漠,或者在感到要被别人抛弃之前先将别人抛弃。
当然,除了小时候所形成的安全感,在职场中的遭遇也会影响到我们面对辞职时的情绪。像案例中的王小敏对于李总谩骂嘲笑的语言不能接受,虽然李总没有给她小鞋穿,但她依然感觉很不安全,与其有可能被炒鱿鱼,还不如自己先辞职。并且,李总最后的什么都别想带走的话,让王小敏用愤怒替代了失落的感觉。而林朗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依恋和不舍,是因为那所学校给了他很多的关心、爱护和支持。
不管辞职给我们带来的是悲伤还是愤怒,既然这些分离是我们一定要面对的,那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和面对这些分离呢?
首先,在辞职的痛苦中体验成长。实际上,我们每一次成长都是从分离开始的,例如,我们脱离母体时,开始使用自己的呼吸器官开始呼吸;离开父母,我们开始学会照顾自己;亲人去世,我们开始懂得了珍惜,懂得了生命的意义。因此,每一次分离都伴随着更多的成长,就像蝴蝶破茧而出,痛苦却又美丽。案例中的林朗,辞职的时候体验到了领导对自己的关心,体验到了学生对自己的爱,这些都会成为他继续努力的动力。对于王小敏而言,辞职的过程也许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勇气,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上司,学会应对方法,而不要像以前那样那么惧怕。
其次,学会表达辞职时的情绪体验。辞职可能让我们悲伤、痛苦、依依不舍、甚至还可能内疚或愤怒。这些分离焦虑的表现都是正常的情感反应,反应了我们正常的依恋需求,正因为有分离焦虑,我们才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。所以,不要觉得分离的时候有情绪是不能接受的事情,反而我们要将其表达出来,通过一些仪式,或者歌谣、动作,以及倾诉等方式让这些情绪自然地宣泄。表达出这些感受,我们才能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去。
辞职,意味着离开曾经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伙伴,也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,学会表达离情别绪,将过去的体验当成未来前进的动力,那么,当你辞职的时候也许会感受到更多积极的意义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