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 隐性就业族的收入参差不齐,学习艺术、外语、设计等专业的学生由于有“一技在身”,往往比较吃香,有机会从事各类中短期项目,生活得相对滋润。
毕业后没签过劳动协议,每天早上不用赶着去单位或公司上班,这并不意味着“未就业”。
打零工、开网店、做家教……现在,不少人以各种各样的方法自食其力,维持生计。
这群未获得固定职业或同时打数份“零工”的人有了个新称谓隐性就业者。
就业前的“热身运动”
隐性就业对不少毕业生来说,算是一种就业前的“热身”。
金融危机下,称心的工作不好找,但他们不想“猫冬”,于是干脆趁着这个时候充电、积累经验,等经济环境好转后,他们还是希望找到合适的正规职业。
小李大学念的理工专业,毕业后想找个对口的职位比较困难:“我学的是技术专业,感觉一但‘偏’了就再回不去原来的口了。”为了维持生计,小李在朋友的介绍下去了一家商场做促销,“日薪30~40块钱,有时候活好了能多点。挺累的,但是毕业这么久了,不好意思再跟家里要钱了。”
事实上,并非所有的隐性就业者都只是“维持生活”。小段毕业于师范院校,她离校后一直没有找到可心的工作,她说:“师范口出来的,想找份正式教师工作比较困难。”于是她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开起了简单的补习班,用她自己的话说:“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,起码比工资多。”
隐性就业族的收入参差不齐,学习艺术、外语、设计等专业的学生由于有“一技在身”,往往比较吃香,有机会从事各类中短期项目,生活得相对滋润。
隐性就业同时可“创业”
尽管选择“隐性”的原因不尽相同,但成为隐性就业者就意味着告别了“毕业即失业”的窘境,更有不少人一边“隐性”一边创业。
小刘已经在家晃荡了一年多,长时间的求职难,让她产生了先“喘口气”的想法:“看现在的行情,找合适的工作太难了。我准备在网上先开个小店,有空的时候再充充电。”她表示,身边那些在网上开店的朋友在经营走上正轨后挣了不少钱,所以她也下定决心专心打理网店了,“赚钱不赚钱的先不说,我也试试,至少算份自己的事业!”
家长多半不理解
毕业生自身可以接受隐性就业,但他们的家长和亲属多半不赞同他们的选择。
“我的补习班挺红火,赚钱也不少,自由自在的,比很多上班族都要好,但我家里不是很认可。”小段就生活在家人的不理解中,“他们觉得女孩子还是应该找一份稳当工作,我妈老是质问我‘要是生病了怎么办,老了怎么办,接不到活儿了怎么办’。我自己有时候也会想,现在趁年轻还能蹦达蹦达,但保险之类的单位福利我都没有,想到将来,我也挺闹心。”
在商场做促销的小李也表示,收入较低的隐性就业族,在家人眼里几乎等同于“不务正业”,想获得支持实在很难。“没办法,我只是兼职,又没签过合同,爱干就干,不爱干就走人了,靠什么维权,”小李说,“这种没着没落的生活我也有些无法承受了,确实没有安全感。”
不要忘记“充电”
由于隐性就业族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固定的劳动关系,往往也没有固定的劳动场所、劳动时间和劳动报酬,所以常常处于弱势地位。正在择业的大学生应理性看待隐性就业,因为这需要极强的专业或非专业特长和自我管理及社会适应能力,而且并非每个人都具备这些能力。大学生在决定隐性就业之前应多方思考,不宜盲目。
对于已经选择隐性就业的毕业生来说,应深思自己的人生目标,在隐性就业的过程中形成长期的职业规划,并在隐性就业时考察自己的专业特长,不断完善自己,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,以免机会摆在面前时,却因为准备不足而让它们白白溜走。
处于择业期的毕业生应该理性看待隐性就业,不宜盲目。